
第六届江西艺术节
来说说江西艺术节吧。这个城市夸时最长的一个艺术盛典。
作为江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艺术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来自江西省26台剧目在南昌集中展演,其中采茶戏6台、赣剧、歌舞类、话剧各4台、山歌剧2台、京剧、儿童剧、杂技剧、黄梅戏,木偶剧各1台。
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江西艺术节已成为了涵盖十多个门类参加的艺术盛典,是本土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呈现,同时也是了解赣派艺术的重要窗口。
1.
寻脉江西艺术节的轨迹,事实上是在追溯本土文化发展的变迁。
在还没有“江西艺术节”这个概念出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西的戏曲艺术就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八十年代末,江西就有纪念汤显祖的玉茗花艺术节,这种形式在全国来说都算早。
根据《江西文化艺术志》记载,1986年11月1日-18日,江西省文化厅、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联合在南昌市举办首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19个单位参加演出,共演出了17台22个创作剧目。经评选《牛二宝经商记》、《山道回旋》等获大戏创作一等奖、《乾隆受罚》《送饭斩娥》获小戏创作一等奖。
1989年4月5日-22日,江西省文化厅、中国剧协江西分会联合在南昌市举办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1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4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参加表演,共演出18台,29个大小剧目,评选出九项单项奖,近300名获奖者,获得一等奖的有10人:分别是刘如南、陈俐、涂玲慧、黄玉琴、李维德、段日丽、杨安如、雍开泉、饶云、闵正亚;二等奖17人、三等奖10人。
1992年5月23日,第三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在南昌开幕,历时18天,共演出18台大小剧目38个,来自全省七大剧种,22支演出队,共910名演职人员参加,《山歌情》《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贵人遗香》获大戏一等奖;《断鸡》《双打龙凤刀》《狗肉飘香》获小戏一等奖。
2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本土文艺的发展,江西又出现了“音乐舞蹈节”和“少儿艺术节”,当时,江西已拥有三种大型艺术节。
在九十年代初,三个艺术之间都是分开来举办的。这种情况之下,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决定整合玉茗花艺术节、音乐舞蹈艺术节、少儿艺术节、三个合并创办为“江西艺术节”,定位三年举办一次。
因此,“江西艺术节”的概念正式出现是在1999年,当时江西的音乐舞蹈艺术节已举办第七届、少艺术节是第八届、玉茗花节是第九届。
1999年,第一届江西艺术节在南昌举办,当时的艺术定位是,将艺术带到群众中去,所有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原创,2000年之后,艺术节的内容逐渐扩大,不再是三个艺术的结合,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了十三个门类组成的艺术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江西的戏曲类剧目获得文华奖的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并形成了江西现象,大量优秀的作品都产生于艺术节。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江西的艺术节由原来的单纯的作品选拨向“文化惠民”转变。作为三年一届的艺术节,如今,江西艺术界已然成为江西文化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