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演出网:“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一位女子,身着唐朝仕女装,悠悠吟唱,歌声委婉动人。6月9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举办首届“楚调唐音”汇报演出,身在现场,吟唱声却仿佛从千年而来,让人沉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子表演舞蹈《青花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齐绵 摄
2010年,“楚调唐音”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何为“楚调唐音”?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歌吟,又称“吟咏”或“吟唱”是古人读诗词歌赋的方法之一。“楚调唐音”是以楚地音乐和方言结合唐人歌吟方式进行吟咏,有着古雅优美的旋律,风格独特。
“‘楚调唐音的腔调’同一首诗、词,有如歌、如诉、如泣多种吟法,调式多变,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歌,语调欢快,悦耳动听;如泣,心怀忧伤,似哭泣般;如诉,平白直叙,娓娓道来。三种调式并不相同,但也不冲突,主要根据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吟唱出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郑苏淮一边观看表演,一边饶有兴趣地向同学们介绍着“楚调唐音”。

陈佩佩吟唱《滕王阁》现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齐绵 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对演员生活的真实写照。此次演出,对文学院12级汉语言的陈佩佩而言并不简单。
“从一个月前,我们就开始为这场演出做准备了,开始并不知道该如何唱好古诗,后来经过学校老师的指点才逐渐找到技巧。”作为第一个出场的非职业演员,陈佩佩说,除了歌声,她在着装上也非常慎重。
一袭唐代的仕女装,发髻挽起,眉心上点一个花钿。陈佩佩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她自己根据《滕王阁》的时代背景,然后细心装扮的。她指着自己的眉心,俏皮一笑:“这个是花钿,唐朝女子喜欢在眉心上点些花样,前阵子很火的《武媚娘传奇》也有。”所以,她从网上买了一个,给每个“唐朝的女子”都点了一个,陈佩佩笑称,其他朝代的女子是不给点的,因为她们没有这个习惯。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们表演舞台剧《孔雀东南飞》。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齐绵 摄
“文化传承本就是高校的一个功能,举办这个演出,让传承有了内容,学生们也更愿意接触“楚调唐音”。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楚唐文化,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兴趣小组,每周有两节课,请专业老师指导。”郑院长说,“楚调唐音”作为江西省非遗项目,是一种文化传承,原来都是口口相传的模式,现在以学校为载体,就是要让学生也传承这样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