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演出网:从2009年蔡琴演唱会被引进南昌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到去年5位一线歌手登陆南昌演唱会市场,再到如今将有8位华语乐坛顶尖大咖集体抢滩洪城,南昌演唱会市场日渐火热。从张学友到周杰伦,从五月天到张惠妹,从王力宏到陈奕迅,从邓紫棋到汪峰,这些大腕明星的到来,给洪城增加了不少“星气”,然而这些大腕明星云集的背后,演唱会从量到质的集体增长,究竟又带给南昌演艺市场怎样的发展呢?
南昌正逐步走进演唱会时代
6月6日晚,离开家乡多年的罗琦再次回到南昌,举办“树生长的声音”个人巡回演唱会,《我没有远方》、《我相信》、《随心所欲》、《把你唱醉》等众多经典老歌被一一唱响。恰巧6月6日也是罗琦40岁生日,当全场为她唱响生日歌时又感动落泪,情绪大爆发的她激情演绎成名曲《回来》,引发全场大合唱。
记者的朋友圈也因为罗琦的这场演唱会足足被朋友们刷屏了好几个小时,手机屏幕里的疯狂和火热丝毫不输于球场演唱会的现场。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晚道路拥堵,汽车匆匆忙忙不断鸣笛急于前往会场。
这样的场景如今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南昌的夜晚当中,南昌正逐步走进演唱会时代。记者发现,在去年,在南昌开个唱的艺人共有曲婉婷、陈奕迅、王力宏、邓紫棋和孟庭苇五位。而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有杨钰莹和罗琦两位歌手结束了在南昌的个人演唱会,而接下来确定了具体日期的也有三位,分别是8月2日举办的郎朗钢琴音乐会2015南昌站、8月15日开唱的2015汪峰“峰暴来临”演唱会南昌站以及10月24日上演的张惠妹2015乌托邦世界巡城演唱会南昌站。除此之后还有罗中旭、萧敬腾和周杰伦3位歌手的演唱会。如此算来,今年在南昌举办的个人演唱会将有望达到8场。相比较于去年的5场演唱会,今5年南昌演唱会市场的个唱数量不仅有了明显增长,而且明星的量级也更显得大牌。可以说,南昌演唱会市场相比去年更加火热。
2009年底,蔡琴个唱被引进南昌,之后,南昌大型演唱会市场逐渐有了起色,而在这之前的五年时间中,南昌的演唱会市场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南昌很挑项目,这么多年来真正在南昌从商业市场上能够分得一杯羹,做到盈利的屈指可数,我们通过这么多年深耕南昌市场,对于整个市场和南昌观众还是有了一定了解。目前汪峰在华语乐坛国内歌手中属于最顶尖的,人气也不错,传唱度高的代表作也有不少,项目做到盈利,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曾在南昌成功举办了蔡琴、梁静茹等个人演唱会的杭州天立文化公司总经理李天如对于南昌市场目前的上升势头持肯定态度,并认为大有可为,但也表示做项目是个技术活,挑选南昌人能够买账的项目非常重要。
首次将罗琦演唱会带至南昌,北京树音乐公司CEO姜树表示是因为有一种情节,在6月6日罗琦生日当天回到家乡父老面前开唱意义非凡。
而曾在去年成功引进曲婉婷演唱会的江西省艺术中心,今年还将推出罗中旭演唱会,相比大型户外场地的演唱会,省艺术中心推出的室内大剧场型演唱会更加注重音乐本身的视听效果,别有一番风味。
早前曾有业内人士提出,南昌之所以大型演唱会少之又少很大的原因是场地问题,原有的省体育馆和八一体育场远远无法满足明星们演唱会所需的硬件需求。但随着借七城会的举办有了国体和奥体两个新场馆,而且市政公用集团也成立了专业部门进行演出事宜洽谈,目前南昌市演艺市场也的确有了爆发性的增长。
外来和尚来念经,项目选精才有戏
在蔡琴个唱首次被引进之时,南昌演唱会市场的发展正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在蔡琴之前,唯一在南昌获得盈利的只有当初在老八一体育场举行的刘德华演唱会,一些在外地非常火爆的演唱会,诸如刘若英、周华健、张学友、张信哲在南昌都遭遇了滑铁卢。外地和尚做一场赔一场,动辄损失几百万不仅让这些原本想在南昌开拓业务的外地演出公司心有余悸,陆续撤离,也让不少准备进入该市场的外地演出公司打了退堂鼓。面对如此情况,本土的演出公司因为实力有限更不敢去做项目。“演唱会的投资其实并不小,要做到盈利确实很难。南昌几乎没有具备实力的本土演出公司,比较大型的演出项目的引进主要是通过类似江西省演出公司、南昌演出公司这样的国营演出商。还有一些原本做舞美灯光的,会接一些企业年会和政府大型文艺活动。但他们不算是真正的在做演出市场。”李天如认为,南昌市的商演市场正是在2009年蔡琴演唱会成功运作之后真正得到了发展。“一些外地的演出商看到南昌也可以做盈利的项目之后信心回归,便又开始尝试在南昌做了陶喆、五月天等的演出,这些项目在外面其实也算很火的,但到了南昌就是水土不服。这其中很大原因是在操作上做得不够好。”
在刚刚结束的罗琦南昌演唱会中,树音乐公司CEO姜树告诉记者,由于罗琦是自己公司艺人,这次整个演唱会的团队都是由树音乐在全国各个分公司的人员组建而成,不论是市场营运、舞美搭建、宣发推广、与当地职能部门的手续办理还是票务、人员接待等都是自己公司一手包办。虽然是第一次在南昌做项目,但对于南昌本地的行情都有了充足的了解,宣发方面侧重选择了电台和几家主流平媒合作。在最为重要的观众人数和票房来看,演唱会取得了超过7成的上座率成绩,而最终完全自发购票的比例也达到6成合格线。
相比较树音乐,天立文化对于南昌市场更为熟悉,项目操作上经验更为丰富。“2009年进入南昌市场做蔡琴这个项目,我们就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经过半年的筹备、推广、营销,它的成功证明我们赌对了。”项目如果失败就退出南昌市场,如果成功就在此扎根。如今的天立文化在南昌开设的分公司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基本保证了每年带一个有特色、够分量的演唱会项目,从市场上的反应来说都很好。“南昌市场目前还不够大,它并不需要大量的演出项目,更需要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演出。我们在此设立的分公司除了负责南昌本地区的项目,还辐射了武汉、重庆、贵阳等周边城市。”
从2009年到2015年,市场上呈现的演唱会越来越多,明星也越来越大牌,但单个项目的宣发费用也水涨船高了。“当时蔡琴演唱会的宣发成本比较低,但汪峰这场已经过了百万,翻了两倍。虽然费用很高,但对于好的项目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而不是压力。”不过,对于8月份的汪峰演唱会来说,要想做到盈利,总体收入只有做到过千万才算有保证。
市场成风不成形,文化氛围尚需时日
相对往年,近两年来昌开演唱会的明星较为频繁。但这看似“繁华”的市场也迷惑了一些刚入行的文化公司,这些公司抱着“捞一笔”的心态入市,在没有赞助或冠名的情况下拿下演出项目,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要想举办一场成功的演唱会,首先要有启动资金,启动资金要给代理公司,代理公司如果找的不是一手的话,启动资金就有可能会多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广告宣传、新闻发布会这些都需要启动资金”。此外,做演唱会,还要去拉赞助,如果赞助拉不到,那最好就不要启动。
对于越来越多的演出公司进入演唱会市场,李天如并没有感觉到竞争的压力,“我们对于南昌市场的前景很看好,对于我们引进的项目也很有信心。”虽然演唱会数量急剧增长,但在李天如看来,南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演唱会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让一个城市的人有欣赏的习惯和冲动欲望,这个必须要靠密集的场次去烘托,把这个氛围完全打扎实了才可能形成观演的欲望和文化。”在香港,每年都有几十位歌手在红磡开场,不仅演唱会水准高,相对低廉的票价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听众。内地城市成都在这方面也比南昌成熟很多。“汪峰的演唱会在成都的最高票价为1680元,而在南昌则是1280元,这在全国都算最低的。”当然,根据国内的均价和整体的价格水准,演唱会还是属于高消费。而目前南昌的演唱会观众群体还处于细分的阶段,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演唱会,观众可选择的项目越来越多,凑热闹的人越来越少。花钱进去看演唱会的越来越多。
南昌作为一个演艺文化并不成熟的城市,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被人诟病的问题。票房收入对于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收回成本,不少主办方绞尽脑汁,通过各种招商的方式拉赞助,但往往惨淡的票房让主办方血本无归。为了填补票房,黄牛便成了一大招式。根据市场好坏,真黄牛决定是否参与,而假黄牛则是主办方自己雇的人,负责在外放票的。此外,有些主办方还会上演“狼来了”的把戏。通常的做法是在开票后几天后发布消息称,票源售罄或者票源告急等消息,而实际情况如何,看演唱会当天的入座率就可想而知。
在南昌举办演唱会,业内又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每场演出都需要预留一部分工作票,送给各级主管部门、媒体、公安、消防和赞助商等,价格基本都在中档以上。“大多数明星在与演出商签订合同时都会对上座率提出要求,以避免冷场尴尬。而当实际售票情况不理想时,演出商会通过赠票满足上座率‘指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长久以来演出缺乏市场概念,演出票多以单位福利的形式免费发放,客观上造成很多人只习惯接受赠票,不习惯自己掏腰包去买。不过这样的局面近来已经有所好转,“这么多年来,南昌的职能部门有了很多进步,越来越规范,手续方面比较顺畅,还是比较肯为我们演出商和合同执行公司服务的,当然这也是基于安全的前提之下。在全国做了这么多活动,和各个地方的各种职能部门打交道,我可以很坦率的说,南昌还是比较好的。”
市场的良性发展,文化氛围的形成,就必须将被市民所诟病的问题逐一解决。就近几年来说,场场演唱会让人记住的不止是明星的倾情演出,还有万般无奈的停车困难和交通拥堵问题。每当演唱举办之时,各相关路段就被堵得水泄不通,虽然交警部门对部分路段会实施临时交通管制,但也不能解决拥堵问题。“去年和朋友去奥体中心看陈奕迅演唱会,但是因为无法停车以及害怕随意停车被交警拖走,直到演唱会临近结束才得以进场。而等到散场离开,又不得不因为拥堵花费了几个小时才回到家中。”兴致冲冲的前往,置气扫兴的离开,张先生的观演之行让他郁闷了好一阵子。
当然,偷盗事件频繁发生,黑车横行,出租车扎堆在馆外拉客等问题在南昌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如果要市场能够得到良性发展,这不仅是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每一位市民、观众需要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美好环境的事情。用一句很俗套的口号来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